close

     很多年前,我在農村過著無憂無慮的生活,那時候我們剛通上電,一周會停上兩三次電,就只能點煤油燈。我們村有一部手搖電話,黑黑的,鎖在村委辦公室的走廊里,我那時候在村里最會下棋,小朋友們一致推選我當“兒童團長”,于是利用“職權”讓村委書記的兒子把箱子打開,“親密接觸”了一下神秘的電話機,當時只知道大人們勾住數字盤,再搖幾個圈,就可以和遠方的大人們通話。最后一次也是第一次真正使用村里的電話機,是縣里打來電話,恰好我父母不在,我去接了電話,電話里傳來一位干部的嘶啞聲音,大致意思是告訴我全家(知青)可以離開大山,回到闊別的故鄉。
  回到郊縣后,電話機開始多了起來,許多行政單位都有一部電話機,譬如,我就讀的小學、初中都有一部電話。那個時候,大部分電話機都是公用的,需要行政審批,管理非常嚴格。上高中后,我發現這所學校有十幾部電話,當時很是高興,慶幸自己上了省重點中學,偶爾與學校辦公室的人套套近乎,就可以給我父親所工作的學校掛上一個電話,譬如,天冷了送件棉襖、食堂的伙食不好弄點辣椒什么的。
  后來,我到西北去念書,家鄉的變化不是很大,當時我家窮打不起長途電話,只能通過郵局每周寫上一封報平安的信。當時,學校開始出現了“電腦”這樣一個神奇的東西,我省吃儉用花300元報了學校第一期電腦高級學習班,每周有4個小時的機時,剛開始學的是DOS、DEBUG、BASIC、數據結構、軟件設計與規劃等等,第二年參加計算機軟件水平考試,我順利過關,居然領到了國家頒發的“助理工程師”資格證書。我讀完大三,回家過暑假時,家鄉有了些許變化,一是“電腦打字/復印”店開始多了起來,一條街走過去,就有兩三家;二是“公用電話”店開始流行,每家百貨店、小賣鋪都有一部公用電話。但是,打電話城鄉差別很大,在市區打電話三分鐘只要幾毛錢,在郊縣打電話幾分鐘就要四、五元。等到我寫本科畢業論文的時候,我母親打電話告訴我,家里準備裝電話了,已經辦理了電話安裝手續,交了3300元。但是,我寒假回家,家里還是沒有電話,隔壁副校長家倒是裝上了電話,據說是花兩千元請電信局的工作人員吃了兩桌飯,所以先裝了電話,我當時很是憤憤不平。一直等到我暑假回家,學校十多戶人家到電信局抗議了無數次,7月29日我家才真正通上電話。我立即給遠在西北的母校老師打了一個電話,幾千公里的距離,電話話音還是很清晰的。
  讀研究生時,我們學校的長途電話亭開始多了起來,IC卡也開始流行,我趕時髦還弄了一個BP機。我準備回家度假時,我母親打來電話告訴我,家鄉的街道上每一公里就裝一個IC卡電話亭,如果火車晚點,弄張IC卡就可以在車站口的IC卡電話亭打電話回家,到時讓老爸騎摩托來接你。研究生畢業前的假期點膠機回到家鄉,“網吧”如雨后春筍布滿了大街小巷,上小學的農村娃都會用電腦聯網玩游戲、上論壇發帖了,稍微富裕的農村家庭都裝上了電話,一些“農業帶頭致富人”還用上了高科技“大哥大”(第一代手機)。
  參加工作后,我有幸成為一名移動信息化工作者,也經常回家鄉農村講課,從開始的手機短信中心設置(13800731500)、天氣預報短信訂制到彩信手機報、個性化彩鈴,從12582農信通、12580一按我幫您到139郵箱、139說客、移動應用商場等等。家鄉的變化也月新日異,手機開始在農村普及,隨著3G時代的到來,千元智能手機在家鄉農村移動專營店、代辦點的陳列柜琳瑯滿目,給廣大農民朋友帶來了諸多選擇。而且,移動信息化開始與家鄉農民生活、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、農業現代化緊密關聯,一些農技站的工作人員開始使用短信、彩信、飛信與廣大農民朋友溝通與交流,農業科技信息、市場信息開始在第一時間通過移動信息化與廣大農民朋友“親密接觸”,隨時、隨地、隨身!面對移動信息生活帶來的海量信息,許多農民朋友也希望我們能夠根據需求進行過濾或智能化篩選,將最重要的、最貼近生活的、可以帶來潛在收益的信息第一時間告訴他們。
  ICT:讓農村生活更美好!農村信息生活在我們的歲月流連間一步一個腳印、一天一點進步(step by step)。勿庸諱言,ICT的健康、快速發展,更期待著我們深入希望的田野、深入蒼翠的山莊、深入無垠的廣闊天地,為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奉獻我們的青春與才智,為農村信息生活添磚加瓦。移動改變生活,責任鑄就未來,讓我們肩負移動信息化的重任,讓家鄉更美好,讓祖國更富強,讓世界更和諧,讓ICT更給力農村新生活!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麥田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